2022-2023学年第一学期(10月)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2-10-18 13:40:30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新加花园幼儿园课题学习活动记录

市“十四五”陶研课题

《基于“四有”教师标准的教师深度学习发展策略研究》

活动时间

 2022.10

记录人

洪盈怡

参与人员

课题组全体成员

学习主题

“科学实验”研究的意蕴: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

活动记录(文章)

2021年,国务院颁布的《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(2021 -2030年)》中提出,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上,需要进一步落实儿童优先原则,  全面提高儿童综 合素质,  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,引领亿万儿童勇担新使命、建功新时 代”。其对儿童主体地位的强化与凸显,将进一步 深化学前教育工作者对现代儿童观、教育观的建构和理解。

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,中国幼儿教育经历了曲折 复杂的发展之路,这在本质上是由中国社会对儿童这 个社会群体的认识发展阶段决定的。中国学前教育发 展至今,  是一个接触儿童、研究儿童、发现儿童、理 解儿童、追随儿童的历史过程,是中国社会传统儿童 观向现代儿童观转型的历史过程。这一历史过程从国 家颁布的几个重要文件中可见一斑,如1989年国家教 育委员会出台的《幼儿园工作规程(试行)》中指出,“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,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,注重个体差异,因人施教,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 展”。2001年,教育部颁布的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中提出,“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 格和权利,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,以游戏为基本活动,保教并重,关注个别差异,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” 2012年颁布的《3-6岁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进一步加快了中国幼儿教育的 变革,从过去重视领域教学转变为重视儿童的生活和游戏,强调“一日生活皆课程”“游戏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”,要求并指导幼儿教师要更多关注儿童个体的发展与学习品质的培养。2022年新颁布的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》中指出,“坚持儿童为本。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,注重幼儿发展的 整体性和连续性,坚持保教结合,以游戏为基本活 动,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”。

近年来,面对国家新时代社会发展中人的培养的新要求,众多研究者在多地开展并推动基于儿童发展 的幼儿教育改革实践,这些都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 出了新要求、新挑战。“研究儿童、发现儿童、尊重 儿童、理解儿童、追随儿童”已成为幼儿教师教育工 作的新常态。在幼儿教育改革实践的浪潮中,陈鹤琴先生的“活教育”理论再次在教育界得到重视,“活教育”的研究成果在新一轮改革实践中得到倡导和推  广,其中以陈鹤琴先生创办的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最具  有代表性。这所幼儿园之所以能在近百年发展历程中处于质量发展的前列,  是因为一代代鼓幼人以践行陈  鹤琴先生倡导的“敬业、乐业、专业、创业”的“四业”精神不断推动教师们的专业成长,将研究每一个儿童落实到教育实践中。而推动教师们基于“四业” 精神的专业发展,实现现代儿童观、教育观转变的原动力均来自教育实践中的“科学实验”研究精神。因此,回溯陈鹤琴先生的“科学实验”研究精神对新时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一、“科学实验”研究精神的孕育

1914年8月15日,陈鹤琴结束了清华学堂的学习 乘船赴美留学。在日后的回忆中,他将自己在美国读 书的经历分为了两个时期, “一个时期是在霍普金斯 研究普通学科,一个时期是在哥伦比亚专攻教育和心 理学”。对于求学原则,他提出,“凡百事物都有知道一些,有一些事物,都要彻底知道”。在霍普 金斯大学的求学经历中,陈鹤琴从地质学、植物学、 动物学到生物学的学习中,深刻体悟到了“不仅听有趣的讲演,还要做有趣的实验”。说到动物学的学习,陈鹤琴提及Andrew教授的讲演总是在实验后 进行,由此对比当时中国学校教员拿着书本“死教书”,他指出“还不是把活的科学用死的注入法讲死了吗”。在霍普金斯大学三年的学习中,陈鹤琴认 为自己是按第一个原则学习的,他认为“我觉得一个 游学生到外国去游学最重要的,不是许许多多死知 识,乃是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精神……若得到研究的 方法和研究的精神,  你就可以回国后,自己去研究学术,去获得知识,去探求真理”。

在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的学习中,Kilpatrick教育哲 学课的启发式问答教学法给陈鹤琴留下深刻的印象。 如他先让学生们自己认定问题,查阅参考书,而后在 上课时,学生们分组就此开始辩论,等到各方的意见 充分表达后, “有错误的,他指出错误,有真理的,他指出真理;把一个问题解答得清清楚楚”。而在 追随孟禄学习教育史时,考察黑人教育的过程让陈鹤琴“发生很大的感想”,对黑人学院、乡村小学的考 察让陈鹤琴对黑人的印象从“厨子”“仆役”转变到“化学家”“黑奴伟人”,由此感慨:“我们自命为优秀分子,曾受过高等教育,应如何奋发惕励,国努力呢!”[12]

由此可见,陈鹤琴在美国五年的留学生涯中深受 进步主义思想的浸润,这不仅使其获得渊博的知识、开阔了视野,让他掌握了科学实验的方法和孕育了追 求真理的研究精神,更为陈鹤琴回国后开展的、力图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、中国化、科学化的教育实践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二、陈鹤琴早期科学实验的意蕴

1919年,陈鹤琴回到国内,适逢“五四”新文化  运动时期,他受聘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、“国立” 东南大学教育科,担任儿童教育学、心理学教授。自1920年长子一鸣出生起,陈鹤琴对其做了808天的科学观察,以照片和文字的方式写下了354条观察记录,据此完成了中国第一部“婴儿传记”—— 《儿童心理之研究》。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将多种研究方法运  用于儿童个案追踪与儿童心理发展,  开启了陈鹤琴研究中国儿童之门。纵观其一生,他开展的教育科学实验有很多,如儿童教育实验区的南京实验、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的实验、南京师范学院的实验、研究团体的探讨实验,而最具有代表性、时至今日仍具有深远影响的,当属在南京市鼓楼幼稚园开启的早  期课程实验。

为了改变当时中国幼稚教育全盘西化的现状,实验中国化幼稚教育,1923年秋天,陈鹤琴在南京市鼓 楼头条巷25号自家客厅里办起了幼儿园—— “南京市 私立鼓楼幼稚园”。陶行知曾在1924年向世界教育会 议提交的报告《民国十三年中国教育状况》中指出:“自1923年秋起的鼓楼幼稚园中国化的实验是意义重 大又令人鼓舞的。” 1925年秋末,陈鹤琴在东南大 学十余位教授们筹募资金的支持下,购置几亩地扩建 新园舍,开始了第一次的早期课程实验(1925年秋~ 1928年5月),这所家庭幼稚园成为“东南大学教育 科实验幼稚园”,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科学幼儿 教育的实验研究中心。

陈鹤琴与其助手张宗麟合写的《一年来南京鼓楼 幼稚园试验概况》一文中指出,当时的试验涵盖了课程和教材、教学法、儿童的习惯、设备与玩具,同时提出未来试验的计划和设想。

 

 

 

照片

90a063fbe8884d378016dfbf6747cde7.jpg
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